
宜都融媒訊(記者 周傳峰 王文強)近年來,宜昌港務集團宜都港立足自身優勢,實行錯位發展,在進一步延伸貨源目標市場和貨類上進一步“擴圈延鏈”,2025年1-7月營收同比上漲四成,從“中轉站”變身“黃金支點”。
7月25日,宜都港一派繁忙景象,運輸車輛往來穿梭,岸橋巨臂起落精準,電解錳集裝箱貨柜、電煤和高爐礦渣摻合料正有條不紊地吊裝入艙,各環節高效聯動,盡顯港口夏日高峰的火熱活力。

宜昌港務集團宜都港副經理張焱穹介紹:“近段時間以來,我們港口三個泊位每天都是滿負荷作業,基本上是從早上7點一直到晚上12點,全時段地進行作業,主要是迎峰度夏的電煤,周邊原材料進出口,平均每天的作業量都可以達到1萬噸的吞吐量。”
然而就在幾年前,宜都港曾受限于貨源短缺與市場競爭壓力,收益能力相對較低。自2022年起,宜都港立足碼頭前沿水深、裝卸設備設施、貨場倉庫容量、集裝箱中轉及重大件吊裝等硬件優勢,結合隨到隨辦的高效服務與省屬國有港口專業的質量管控等軟件稟賦,開啟“錯位發展”策略。在穩固原有貨源的基礎上,將目標市場進一步延伸至五峰、恩施、重慶等區域,重點承接地方碼頭無力承接或競爭力較弱的貨類。

“我們先后成功開拓了件雜散貨、內貿集裝箱重大型設備,以及長陽、恩施、秭歸地區,以及涪陵地區特有的資源型貨物,同時開展了貿易、物流代理等業務,中轉貨物不斷多元化,有效補充了煤炭、方解石、重晶石、石英砂、高嶺土、水渣等多種貨物。”張焱穹補充道。
今年以來,宜都港又先后“獨家定制”了長陽電解錳“散改集”、五峰重晶石“陸轉水”、重慶重晶石“借港出海”、港機制造企業鋼結構重大件中轉等高附加值貨物中轉物流方案,讓宜都港成為周邊企業及重點建設項目大宗物料進出的首選。今年1-7月,宜都港累計吞吐量達到165萬噸,實際營收同比增加四成。

展望未來,張焱穹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把握機遇,深度剖析宜都港自身的區位優勢和軟硬件資源稟賦,立足服務支點建設這個根本,持續拓展市場、擴大朋友圈,拓寬業務半徑,進一步做好綠色港口建設,完善船舶充電和岸電設施,發揮好宜都港中間節點的功能,服務好地方經濟及產業的發展。”
(責編:李忠益 劉娟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