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記者 熊婷婷 實習生 易小竹)五眼泉鎮弭水橋村黨總支十年如一日踐行“大衛工作法”,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兩溪兩橋”片區農文旅融合共建,實現支部強引領、片區共發展、群眾得實惠的振興圖景。

“感謝家人們對我們直播間這么久以來的關心和支持,我們‘兩溪兩橋’四位書記在這里感謝大家,等下我們還是從產品開始慢慢介紹……”7月24日下午5點18分,“弭水橋村劉大衛”直播間準時開播,弭水橋、望佛橋、拖溪、荷葉溪4個村的村書記化身主播,線上銷售當地特色農產品,這些農產品都是當地村民生產或加工制作的。
“我們就是把農村里自己種的一些作物,(比如說)吃不完的就曬干。像種點芝麻就賣點芝麻油,種菜籽就賣點菜籽油,(還有)曬好的干菜,村里就過來收,收了就給我們變成錢,增加了我們的收入。”弭水橋村村民黃孝娥笑著算起賬來。

今年,我市書記直播惠農全面推開,作為五眼泉鎮“兩溪兩橋”片區中心村,弭水橋村帶頭申請抖音號,搭建起直播間,自4月20日起,四村聯動,白天走村入戶收農貨,晚上輪番上陣開直播。4名村書記帶頭當主播,8名村干部做后臺,線上線下銷售農產品14萬元,全年預計將突破30萬元。

“我們農戶有很多的山貨不能出山,包括一些土特產,非常好的一些東西賣不出去,(所以)我們就想到利用電商直播(幫大伙賣出去)。”弭水橋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大衛感慨地說:“通過幫農戶銷售農產品這種形式,讓群眾在經濟上面有了一定的收入,還讓我們這4個村的村干部和群眾,有一個近距離接觸的機會,使我們和群眾的關系越來越融洽。”
為拉近村“兩委”與村民群眾的距離,10年來,弭水橋村始終堅持“每戶必訪、群眾有事半小時到場、第一時間抓落實、執行政策一碗水端平、公家錢不亂花”原則,如今更是在片區全面推開、嚴格落實,建強片區支部堡壘。在弭水橋村的示范帶動下,片區各村立足自身特色,聚焦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環境整治等痛點、難點,選準小切口,培育小特色,提升群眾幸福感。

荷葉溪村黨總支書記王曉波,說起村里的新變化,臉上滿是干勁:“我們在中心村——弭水橋村的帶動下,我們‘兩委’班子在弭水橋村學習了‘大衛工作法’。在環境整治上面,我們成立了環保超市,在垃圾分類上,讓老百姓的參與度、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共同來把村莊建設好?!?/p>
“兩溪兩橋”有著天然的山水價值和優秀的紅色底蘊,在弭水橋村創建4A景區的輻射帶動下,片區黨委始終致力于環線打造、農旅牽引、興產共富,持續做大做強鄉村振興培訓、“五農”研學基地、“華宜優谷”等項目。同時,編制了片區發展規劃,將綠水青山與黨建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有機結合,今年又先后建成了冠英小學、三渡水、黃琻茶基地等一批共建產業,連續三年實現穩定分紅50余萬元,實現了既富“口袋”,又美“家園”的目標。
(責編:李忠益 劉娟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