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都融媒訊(記者 關春玉 實習生 吳先淑浛)我市創新實施堰塘“三權分置”模式,盤活農村“沉睡水資源”,探索“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新路徑,為鄉村振興筑牢堅實水利支撐。
8月15日,走進松木坪鎮茶元寺村,一口口堰塘波光粼粼,不僅映照出鄉村美景,更折射出該村水資源充足、鄉村發展獲得新“養分”的勃勃生機。

“要是原來,這個堰塘基本上是沒得灌溉用水,我們糧食的收成,大部分是靠天下雨。現在整治以后,這個農村用水,就是我們現在洗菜、生活、農業灌溉,都是來自堰塘,還是方便得多,對老百姓來講也是一件好事?!彼赡酒烘偛柙麓灏私M村民劉興愛,用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堰塘改革帶來的切實變化。

曾經,村集體堰塘“所有權”界定模糊,導致基層用水矛盾糾紛不斷,水資源難以得到高效利用。在市水利和湖泊局的指導下,茶元寺村在農村堰塘灌溉用水權確權工作基礎上,由村集體對灌溉用水權統一進行回購,然后在確保堰塘基本生態用水的前提下,對回購的堰塘用水權重新進行交易,盤活堰塘水資源,讓買賣雙方的用水權益得到規范保障。

市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長楊鵬介紹:“村集體通過用水權回購,讓農戶第一次受益;村集體再通過用水權交易,讓村集體第二次增值受益。試點開展一年來,我們回購用水權1390單,回購水量518萬方;交易用水權1017單,交易水量166萬方,交易總金額56萬元。”
茶元寺村是典型受益者。村集體精心理順146口堰塘的“三權”,“分水到戶”給727戶農戶后,以4650元回購4.65萬立方米用水權,再重新交易給經營主體,交易金額達1.4萬元。這一改革帶來了多重效益:農戶有了賣水收益,村集體獲得收入反哺堰塘養護,化解了管護難題。

松木坪鎮茶元寺村黨總支書記鄭全方滿臉笑意地說:“村集體(的收入),每年從3萬多(塊錢)到今年的5萬多塊錢。然后農戶每年也有1萬多元收入,相當于農戶增收了,我們村集體的收入也增加了?!?/p>
2025年6月30日,宜都市群豐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以20萬立方米堰塘灌溉用水權獲得宜都農商銀行50萬元授信。這是湖北省首例堰塘灌溉用水權抵押業務。憑借合法的用水權,合作社將其轉化為融資“敲門磚”,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為自身發展注入資金活水,有效緩解了資金短缺的燃眉之急。

“通過水權回購App向村民回購灌溉用水權,以0.1元每立方米的價格回購,通過協議轉讓界面,把回購的(用)水權轉讓給我們合作社使用?!币硕际腥贺S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易禮松介紹道。
目前,我市已將改革重點區域1268口堰塘灌溉用水權分配到9759戶農戶,并制作用水權電子憑證。后續將持續深化農業用水權制度改革,探索更多“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的有效模式,為保障糧食安全、推動鄉村振興提供更堅實的水利支撐。

市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長楊鵬表示:“(接)下來,我們將堰塘‘三權分置’改革逐步在全市推開,這個(改革)有四點考慮:一是具備條件的堰塘要‘三權分置’到位;二是實行分類整治,也就是按示范堰、當家堰、一般堰三類進行整治;三是推進回購交易,促進堰塘保值增值;四是推進堰塘融資,讓死水變活水。通過四步層層推進,切實有效盤活農村堰塘?!?/p>
(責編:李虹 劉娟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