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都融媒訊(記者 關春玉)紅花套鎮深入開展民生需求常態化走訪,積極踐行“四下基層”傳統,創新實施“一次遍訪、兩輪灣組會、三張清單、四項機制”工作方法,推動干部常態化下沉入戶入企,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在紅花套鎮周家河村力能通道道路兩邊,一盞盞新安裝的路燈整齊排列,解決了周家河村力能通道、內塔坪橋路、王公堰路、羊場路等4條主干道路燈缺失問題,消除村民夜間出行安全隱患。
周家河村六組村民李國菊真切地感受到了變化:“之前一出門就黑洞洞的,哪兒我都不想去,現在一出門就亮堂堂的,我不管到哪里去(都)有安全感。”

該路燈項目屬于宜都市2025年十大民生工程——農村路燈建設項目的一部分,總投資5.49萬元,于5月20日啟動,6月13日完工,共安裝路燈45盞。如今,村民夜間出行、散步、串門更加安全,鄉村夜景也煥然一新。
“鎮里走訪周邊居民之后,了解到群眾對安全出行的需求非常迫切,就積極推動這個事,使得整個路燈項目在一周內迅速落實。我們村里所有支干道,基本(實現了)入戶(道路)全部安裝了路燈,現在村里路燈大概(有)200余盞,全村已經實現了亮化。”周家河村黨總支委員劉洋介紹道。

作為柑橘主產鎮,紅花套鎮針對群眾反映的蔡家沖片區缺乏正規交易場地、農戶常在峽光路沿線交易帶來的交通安全隱患,鎮村兩級高度重視,經多次實地勘察和比選,最終選定換流站小區附近一處約2500平方米的閑置空地,建設柑橘交易市場。
楊家畈村二組村民許本勇對此深有感觸:“原來就是在主路上(交易),來的人也比較多,一排隊(就)排個幾百米,極大地不安全,有安全隱患。(現在)我們這有了交易市場,各地的客商來了可以分級分批(收購),大大地增加我們農民的收入。”

該項目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支持,分階段建設,2024年底完成擋墻建設與場地平整,2025年5月實施場地硬化并安裝110米安全護欄,6月份竣工,今秋柑橘上市時可投入使用。
楊家畈村后備干部黃學勇詳細介紹:“前期已分兩期完成棄土清理、土方回填、場地硬化等核心建設。當前主要功能為柑橘交易,建成面積達2500㎡,柑橘銷售季可同時滿足5家以上收購商開展收購工作,能有效集中村民銷售需求。此外,待后期配套設施完善后,非銷售季還可作為村民健身休閑場所,實現‘一址兩用’。”

截至今年8月,紅花套鎮組織黨員干部累計走訪村民4572人,收集意見454條,解決群眾急難問題290件,化解糾紛270起;走訪企業516家,收集建議43條,解決問題12個。

紅花套鎮黨委宣傳委員、辦公室主任謝偉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走訪機制,緊緊圍繞‘訪民情、聽民意、惠民生’,加強問題跟蹤解決,緊盯群眾、企業急難愁盼問題,更快、更實地響應群眾的需求,持續增強大家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責編:李忠益 劉娟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