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月7日,《經濟日報》刊發文章《入職“深度游”激發人才活力》,報道宜都市人社局組織120余名剛入職的高校畢業生深入企業了解市情市貌。
原文如下
室外驕陽似火,湖北省宜都市東陽光冬蟲夏草車間里卻是一片清涼。“原來‘軟黃金’是這樣‘種’出來的呀!”一群剛在宜都入職的高校畢業生,圍在裝有冬蟲夏草培養皿的玻璃展臺前,嘖嘖稱奇。
“這蟲草在高原是野生的,車間里生產的怎樣保證功效一樣好?”畢業于蘭州大學的沈晗好奇發問。“我們精準模擬高原環境,核心成分無差,這就叫‘科技賦能傳統’。”人群中的講解員笑著說。
“具體是怎樣模擬出適宜的環境呢?”沈晗進一步追問。“其中的奧秘嘛,就留待你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慢慢解鎖了。”講解員巧妙作答。一問一答間,輕松的氛圍迅速感染全場,引來陣陣笑聲。

劉傳東攝
這不是一場普通的參觀,而是宜都市為新引進的、已簽約高校畢業生量身定制的“入職沉浸體驗”活動首站。短短兩天行程,這群年輕人在清江河畔品嘗了鱘魚魚子醬;在三峽千古情景區里,欣賞了壯闊的長江畫卷;在清江灣旅游度假區體驗了山水康養樂趣。
當他們走進冬蟲夏草生態繁育產業化基地,深入了解這個年產高品質蟲草60噸,年產值近百億元的標桿性企業時,都在贊嘆科技對農業的高效賦能。
作為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宜都產業發展的繁茂遠不止于此。今年,獲評省級優秀的宜都高新區現代化工創新型集群持續引領轉型,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新能源新材料和醫藥健康兩大千億元產業集群齊頭并進,東陽光、興發等龍頭企業以科技驅動發展,加速產業鏈升級;三峽千古情、三峽長頸鹿樂園等文旅項目蓬勃興起,吸引各地游客來訪,勾勒出“文旅興城”的全新圖景。
更令人心動的,是這里厚植的人才沃土。今年5月,宜都現場兌現人才補貼955萬元,“科創貸”“人才貸”授信1.1億元,真金白銀用人留人;中國化工學會園區人才基地、“兩江英才”專家智庫等高端平臺匯聚智力資源;環境舒適的保障性住房解人才安居之憂。
“原以為是一次簡單的城市推介。沒想到是給我們打開了認識宜都的‘全景視窗’。”沈晗感慨地說。短短兩天的沉浸式體驗,讓大家對這座城市有了更具象、更深刻的理解。
“引才,光靠招聘會上遞資料、講政策可不夠,得讓年輕人實地感受城市魅力,才能把他們留下來、扎深根。”問及舉辦活動緣由,宜都人社局局長鮮祺鋒說。
驚喜不止“看”與“嘗”。樂業補貼、人才補貼、人才貸……宜都人才新政中的一項項“硬核”禮包更是讓這群高校學子找到了歸屬感。憑借這手獨特的城市“體驗牌”,宜都今年簽約的120名高校學子對未來充滿期待。
“看清了產業前景,感受了生活便利,更體會到宜都滿滿的誠意。留在這里,值!”武漢大學博士畢業生韓振偉深受觸動,眼下,他正熱情地向同學發出邀請,希望他們也來宜都親身感受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