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都融媒訊(記者 王文強 何明君)畜禽養殖帶來的糞污污染,一直是農村環境治理的“老大難”。如何在保障養殖戶利益的同時守護綠水青山?松木坪鎮積極探索“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模式,構建起一套全覆蓋、可持續的糞污清運體系,讓養殖糞污變身為安全還田的肥料,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9月11日,松木坪鎮江家灣村豐達牧業養殖場內,一輛專用吸糞車正停靠在儲糞池邊。工作人員熟練連接好軟管,啟動設備后,糞污通過管道被快速抽送至罐體內。這些集中收運的糞污,在農業需求旺季將成為周邊農田的“營養餐”,完成從污染物到有機肥的綠色循環。
“以前自己處理糞污,又麻煩又弄不干凈,總擔心影響周邊環境,心里不踏實。現在好了,一個電話,鎮上指定的清運車就上門了。”豐達牧業養殖戶劉洋坦言,這種上門服務解決了他的大難題。

松木坪鎮推行的“訂單式”糞污清運模式,以宜都市寶順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為運營平臺,實行統一收費、統一調度,并組建了專業清運車隊。養殖戶通過電話或微信“點單”,平臺即時“派單”,司機快速“接單”,目前已實現全鎮21家規模化養殖場社會化服務全覆蓋,日均清運糞污達200噸。

“我們就像一個中轉站,一頭連著養殖戶的需求,一頭連著清運隊伍。”宜都市寶順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必全介紹,合作社通過規范合同、統一收費標準,再借助臺賬記錄和車輛北斗定位系統,全程監管清運過程,“確保糞污最終安全還田,杜絕二次污染。目前大部分養殖戶對我們的監管和運行體系都很支持。”
為保障模式長效運轉,松木坪鎮黨委、政府牽頭成立工作專班,不僅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還推出“黑白名單”制度、財政補貼等政策,有效引導和激勵各方積極參與。

“核心是破解畜禽養殖污染難題,建立完善的糞污收儲運體系,探索一條經濟可行、長期有效的治理新路。” 松木坪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主任王武解釋,“政府引導不是大包大攬,而是搭建好平臺、制定好規則、監管好過程,市場運作則是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提升效率,確保可持續。”
(責編:李忠益 劉娟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