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都融媒訊(記者 關春玉)10月17日,五眼泉鎮舉辦菌菇種植技術培訓,特邀華中農業大學、武漢市農科院以及宜昌市農科院4名專家現場授課,推動“糧油+菌菇”輪作模式落地。
培訓會上,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邊銀丙詳細講解并現場演示了大球蓋菇的培養料制作、菌種播種及浮土管理等關鍵技術。

大球蓋菇,又稱赤松茸,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及多糖等營養成分,食味清香,肉質滑嫩,口感極好,被譽為食用菌中的后起之秀。具有預防冠心病、助消化、緩解精神疲勞等功效。
談及為何選擇在五眼泉鎮布局該產業,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邊銀丙分析:“五眼泉鎮氣候具有立體性,晝夜溫差比較大,水質比較好,再加上農作物秸稈的資源,特別是玉米稈、玉米芯、谷殼這些資源,栽培大球蓋菇的資源也比較豐富,所以我們覺得以五眼泉(鎮)為基地發展這個產業,是非常適合的。”

華宜優谷(湖北省)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在五眼泉鎮袁家榜村規劃了100畝基地,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建設,包括對原有30畝陽光玫瑰葡萄栽培基地的改造,并新建現代化玻璃溫室大棚1座、食用菌工廠化智能菇房4個、食用菌與柑橘種質資源示范園2畝,以及食用菌標準化栽培基地15畝。二期工程計劃于2026年1月啟動。公司現已組建一支由8人構成的專業團隊,涵蓋運營與專家技術力量,為項目提供全程技術指導與支持。
“(今天)這都是技術很過硬的(專家)來現場來給我們做指揮、實戰,是很難得的一個機會!”華宜優谷(湖北省)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許云鋒信心滿滿地表示,“只要我們當地的農民跟著邊老師的技術參數做下去,我相信五眼泉鎮會成為一個‘蘑菇小鎮’。”

立足食用菌產業,以食用菌智能化、標準化建設發展為重點,華宜優谷以農業轉型升級和提升產業優質生產力為目標,打造食用菌菌種、栽培、精深加工、貿易、研發等全產業鏈,發揮現代設施農業在鄉村振興中的示范作用。目前,上海、武漢、杭州、北京都有銷售點,市場前景看好。
華宜優谷(湖北省)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許云鋒介紹:“精深加工這一塊,我們會做成赤松茸醬、赤松茸脆、凍干、烘干這幾個品種,銷售是不愁的。我們目前蘑菇可以產到3萬斤左右,它的產值可以達到150萬(元)。”

五眼泉鎮40余名鎮村干部、農業市場主體及種植大戶參加本次培訓,培訓以“產業導入+大戶帶頭+全鎮推廣”為路徑,引導干部群眾通過“糧油+菌菇”輪作模式,實現耕地生態化、高值化利用,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袁家榜村黨總支副書記袁宏榮深有感觸地說:“目前,有村民、市場主體參與進來,但最開始的時候,還是對技術和銷路有所顧慮。今天我們把村民帶到了現場,聽完(邊)教授和華宜優谷的講解,(在)技術和銷路(兩方面)都讓我們吃下了‘定心丸’。我相信,小蘑菇也能撐起‘致富傘’!”
(責編:李忠益 劉娟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