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菜場,裝著萬家煙火,更折射城市治理的溫度。2025年,湖北將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納入省級民生實事清單。如今,“菜籃子革命”正悄然改變居民生活。
晚上八點的漢陽英鵡生鮮市場燈火通明。攤主陳老板的記賬本上,新增了一筆訂單。
英鵡市集龍蝦店老板 陳一偉:(營業時間)下午五點到凌晨三點,每天的營業額差不多三四千塊錢。
位于漢陽的英鵡生鮮市場服務周邊20多個小區,是附近近10萬居民的“菜籃子”。改造前,這里白天熱鬧,晚上沉寂。今年四月,市場管理部門以夜市大排檔集市定位,對這里進行改造。市場入口處的近二十個停車位被讓出,變身百米長的“英鵡集市”。
武漢市民 胡女士:現在有燒烤、龍蝦,還有這些小吃,我覺得這里的煙火氣已經很足了。
夜市點燃了菜場新業態。攤販們自發形成供應鏈,排檔缺什么,菜場供什么,更探索出“買菜+代加工”的懶人模式。市場客流提升30%,青年顧客增長20%。
英鵡生鮮市場經理 蔡義:未來我們會往鄰里中心規劃,提供更多便民的服務。
同樣的變化正在全省發生。宜都的文峰市集改造后,停車場擴容讓買菜不再“搶車位”,新安裝的智慧農貿管理平臺上,蔬菜掃碼就可以查詢農殘檢測結果。
宜昌宜都市民 胡志萍:現在我們都已經明碼標價出來,有農副檢測,都已經測好了,我們都非常放心去購買。
2025年,全省計劃新建、改造50家以上市場,目前已完成全年目標70%。這場始于2023年的菜市場改造三年行動,正把176家農貿市場,改造成集縫補、托管、養老咨詢于一體的社區客廳。
湖北省商務廳 李晨元:前兩年已經完成了120家的改造升級的任務,我們按照(規范型、達標型、示范型)三型的改造路徑,我們有信心在年底前完成這個目標。
(長江云新聞記者 張君妍 鄭杰 宜都臺 楊玉玲 廖賢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