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威
近年來,湖北省宜都市圍繞促進精神障礙患者回歸和融入社會的目標,深入實施“精康融合行動”,健全工作機制,強化部門聯動,推進康復服務站點建設,織密服務網絡,持續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更加方便可及、系統連續的社區康復服務,用心用情照亮精神障礙患者康復之路。
完善機制,夯實工作基礎。宜都市印發開展“精康融合行動”實施方案等文件,建立民政牽頭,衛健、殘聯、財政等部門配合,鄉鎮(街道)、村(社區)屬地落實的工作機制,形成各方協同的工作格局。科學布局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站點,推行“中心+站點”模式,推進1個市級康復服務指導中心、5個鄉鎮(街道)區域性康復服務站和N個村(社區)康復服務室的三級服務陣地建設,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更加方便可及的社區康復服務。強化資金保障,落實以獎代補政策,推進“精康融合行動”實施。
分類施策,提升服務質效。宜都市按照“一人一檔、一案一策”原則,為精神障礙患者建立檔案,并實行網格化管理。成立由網格員、志愿者等組成的幫扶小組,開展常態化入戶探訪。根據患者家庭狀況、評估情況等,有針對性地提供生活技能訓練、社交技能訓練、職業能力訓練、居家康復指導等服務,推動政策集成落地、精準落實。分類制定服務清單,對癥狀較輕的康復服務對象,采取“居家康復+上門服務”方式,定期入戶開展服務;對有集中康復需求的,采取“集中日間康復+集中托養康復”方式,提供專業的日間照料服務。細化服務臺賬,民政、衛健、殘聯等部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為符合條件的康復服務對象提供便捷高效的轉介服務。
多維賦能,確保常態長效。宜都市健全社會支持網絡,加快培育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多元市場主體。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提供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鏈接愛心企業開展主題活動、幫助康復服務對象實現輔助性就業。利用“家+驛站”,為精神障礙患者搭建關愛服務和互動交流平臺。開設“愛心超市”,根據患者參加志愿服務頻次和時間給予相應積分,患者可用積分兌換物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用足用好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等專業技術人才,定期舉辦專業技能培訓。培育心理健康志愿服務團隊,深入村(社區)開展義診、知識宣傳等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