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創新與精準施策推動財政科學管理試點走深走實
三峽日報訊(記者方勇華、通訊員鄭振亞)近日,宜都市民譚旭的朋友來三峽千古情景區旅游,他特意為朋友連續3天預訂了剛開業的“公園里酒店”。這家酒店臨近市區且環境雅致,得到朋友們的好評。
“酒店整個環境、條件都不錯,出門就是公園,交通也很便利,價格還很實惠,這次蘭州的朋友過來旅游,就給他們推薦了這個地方。”譚旭說道。
一年前,這里還是原宜都外校宿舍及農機駕校的長期閑置樓宇。這些分屬教育、農業系統的資產,曾陷“多頭管理、盤活無門”的困境。
讓閑置資源“用起來”且“活起來”,該引進哪些項目?什么樣的項目才合適呢?宜都市財政局國有資產資源綜合管理股副股長劉晗介紹:“我們深度綁定文旅產業規劃,融入城市發展脈搏,將資產盤活。兩處原本分屬不同系統的閑置資產,通過資本金注入至市屬國企兩江城發集團,再由城發集團牽頭組建專業團隊設計開發,最終形成了公園里酒店。”
獲得“新生”的閑置資產在專業運營的改造下煥然一新。酒店在設計上巧妙借景文峰公園,將綠意延伸入室,118間現代化的客房,以及健身房、會議室一應俱全,成為游客爭相打卡的新地標。
公園里酒店大堂經理彭春麗說:“目前,酒店暑期入住率穩定在90%,成功接待了500人的大型旅游團和浙江衛視《天賜的聲音》節目組,反響較好,預計今年收益可達到260萬元。”
在城市的另一隅,閑置了25年的原陸城一中校園也迎來了華麗轉身。這里被改造成現代化醫養結合養老服務中心,設213張養老床位,引入市中醫醫院設立門診,實現“醫、護、養”無縫銜接。
“我們因地制宜,以資本金注入形式將陸城一中舊校舍資產交由城發集團牽頭改造和運營,量身定制‘養老+醫療+文化’融合方案,創新‘樓上養老、樓下醫療’的醫養結合模式,同步配套居家上門服務等多元形式,讓閑置空間適配養老剛需。”劉晗介紹道。
這些成果的取得,離不開系統性的制度保障和多方協同發力。近年來,宜都市以大財政視野解決國有“三資”盤活難題,出臺了《深化國有“三資”管理改革推動大財政體系建設走深走實工作方案》,建立多部門協同機制,將該市57家行政事業單位、726處經營性資產的管理權和經營權集中授權城發集團,實行統一智能化運營,以制度創新與精準施策推動財政科學管理試點走深走實,讓大批閑置資產煥發新生。
“我們通過建立‘資產管理一體化平臺’,將分散的經營性資產納入平臺進行集約化管理,實現了‘線上簽訂合同、收租、監管、調度’等功能。同時,建立國有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實現資產清、賬實清、責任清、問題清。”宜都城發集團住保公司負責人蔡玉雙說道。
如今,國有資產盤活成效多點開花:清江小學宿舍樓、第三技校等被改造為273套保障性租賃住房,6個農村福利院及籌建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授權給城發集團市場化運營;城區文峰路、勝利路等多個低效運行的菜市場升級為標準化新型農貿市場,盤活之路仍在不斷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