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里沖村瞄準“特色”向土地要效益
三峽日報訊(記者孫玉敏、通訊員融軒)“進入盛果期,每天能采一兩千斤。這李子又香又脆,好吃得很!”日前,在宜都市枝城鎮六里沖村村委會大廳,村民李家平坐在密密麻麻的李子前,正在專注地選果、裝箱。
六里沖村種了70畝巫山脆李,基地位于村里最偏僻的一角。海拔高、坡度陡,在村民們眼中種啥都難活,想要在這樣的土地里“淘金”簡直是異想天開。幾年前,六里沖村“兩委”班子試著向這70畝山地要效益。
“以前這里種了大片的金銀花,但土壤不適合,最終沒搞成。當時在村里蹲點的書記支了一招,建議改成李子基地。”基地技術員孫永元說,種李子沒人打包票一定能行,但不種的話什么也沒有。
巫山脆李能適應這里的水土嗎?2022年,六里沖村“兩委”班子在考察中了解到,海拔400米左右最適宜巫山脆李的生長,晝夜溫差大,白天要有陽光照射,六里沖所處的地理位置跟重慶巫山的地理環境相似,適宜種植該品種。當年,村里種的金銀花就換成了清一色的李子樹。
過去幾年,孫永元見證了這片果園的壯大。隨著枝葉日益繁茂、果實逐年豐產,六里沖村的鄉親們意識到,“貧瘠”與“肥沃”或許只有一步之遙,關鍵的一步則是因地制宜的產業決策。
樹高一律不超過兩米,枝丫全部像傘一樣撐開。環顧果園,六里沖村的李子樹不約而同遵循著這一規則。孫永元說:“樹形向四周伸展,中間要舍得疏枝,這樣透光性更好。陽光是天然的殺菌劑和甜蜜劑,果子要是長期曬不到陽光,產量、質量都夠嗆。”
如今,脆李產業已成為鄉村振興“金色引擎”。豐收季節,80多位在基地務工的村民每天清晨五點上山采果,大家全力以赴,采摘的不僅是家鄉的招牌農產品,更是致富的希望。
在村黨支部書記黃華耘運營的短視頻賬號中,能看到這些巫山脆李從整枝、疏果到選果裝箱的整個過程,原生態的基調吸引了不少粉絲,線上訂單紛至沓來。
一個不負使命的脆李,既要種得好,又要賣得俏。據介紹,特級果裝精品禮盒,88元一件供高端市場;一級果發普通快遞,8元一斤走親民路線;剩下的小果顏值“磕磣”但口感脆甜,每天下午四點拖到集貿市場,10塊錢一袋,市場反響特別好。
六里沖計劃把李子園和茶園打通,完善停車場、步游道等基礎配套,并在山頂建一個觀光平臺,吸引更多游客前來觀光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