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日報訊(記者孫玉敏、通訊員關春玉)10月17日,宜都市五眼泉鎮舉辦菌菇種植技術培訓,邀請華中農業大學、武漢市農科院以及宜昌市農科院4名專家現場授課,推動“糧油+菌菇”輪作模式落地。
大球蓋菇又名赤松茸、益腎菇,它肉質細嫩,清香可口,富含蛋白質和對人體有益的多種礦物質元素及維生素。培訓會上,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邊銀丙等專家分別詳細講解并現場演示了大球蓋菇的培養料制作、菌種播種及浮土管理等關鍵技術。
五眼泉氣候具有立體性,晝夜溫差大,水質好,栽培大球蓋菇的資源比較豐富,因此,以五眼泉為基地發展“糧油+菌菇”這一產業非常適合。目前,華宜優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在該鎮袁家榜村規劃了100畝基地,一期工程已完成建設。
華宜優谷一期工程包括對原有30畝陽光玫瑰葡萄栽培基地的改造,并新建現代化玻璃溫室大棚1座、食用菌工廠化智能菇房4個、食用菌與柑橘種質資源示范園2畝,以及食用菌標準化栽培基地15畝。
在推進菌菇種植的同時,公司同步推進精深加工,將新鮮菌菇做成赤松茸醬、赤松茸脆、凍干、烘干等產品。目前,蘑菇產量可達到3萬斤左右,產值可以達到1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