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日報訊(通訊員 胡巧玲)今年以來,宜都市市場監管局深入推進信用監管機制創新,以“信用合規”建設為先導,以“信用修復”服務為保障,突出“信用+服務”理念,著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良好營商環境,取得顯著成效。
聚焦事前指導,筑牢信用合規“防火墻”。針對社會關注度高、專業性強的醫藥行業,宜都市市場監管局提早部署開展信用合規建設。通過制定并發布《醫藥行業信用合規指引清單》,為企業畫出“紅線”、明確“底線”。同時深入開展“面對面”現場政策宣講與“零距離”合規培訓,引導經營主體從“被動監管”向“主動合規”轉變,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失信行為的發生。
優化事后服務,暢通信用修復“暖心橋”。宜都市市場監管局深入踐行“信用+服務”理念,高度重視對失信主體的紓困與賦能,主動服務,成功辦結一起復雜的跨省信用修復案例。面對協調鏈條長、溝通環節多的挑戰,該局積極對接相關人員,跟蹤服務,“一對一”精細化指導,修復流程高效順暢,最終幫助企業重塑信用,彰顯了監管服務的溫度與效率。宜都市市場監管局正以此案為藍本和契機,持續深化“信用修復”服務品牌建設,不斷暢通企業信用重生之路,助力萬千經營主體卸下包袱、輕裝前行。
這一“管”一“服”的組合拳,是宜都市市場監管局踐行“信用+服務”理念的生動實踐。下一步,該局將繼續完善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讓監管更有力,讓服務更貼心,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