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李洋洋)8月29日上午,一名男子手握錦旗,走進宜都市高壩洲鎮綜合治理中心,錦旗上“群眾利益無小事 高效服務顯真情”的字樣格外醒目。男子叫李正瑋,專程從重慶趕來,只為感謝那位幫他終結兩年贍養糾紛的“暖心調解員”。
“整整兩年,我在宜都和重慶之間來回奔波,一家人都為贍養問題身心俱疲。” 提及過往,李正瑋聲音仍難掩激動,“沒想到,‘老萬’只用兩天就幫我們解開了這個結。”

他口中的“老萬”,是高壩洲鎮綜治中心“老萬人民調解工作室”負責人萬世平。這位62歲的調解員從宜都市公安局退休后,于2023年被返聘回基層,憑借三十余年群眾工作經驗與扎實的法律知識,持續為轄區安寧保駕護航。
今年5月,這起跨省家庭糾紛經紅花套人民法庭委托轉至萬世平手中。接手后,他第一時間聯系各方當事人,多次登門溝通。“調解的關鍵不光是講法,更要耐心聽心聲、解心結。”萬世平說,“很多矛盾起初并不復雜,往往是長期積累的情緒讓‘小事’演變成‘大事’。”
那段時間,他白天入戶走訪,晚上鉆研民法典相關條款,僅用兩天就厘清法律關系、摸清各方訴求,最終促成當事人和解。更讓李正瑋感動的是,調解結束后,萬世平還主動協助對接民政部門,咨詢救助政策。“我們多做一步,群眾就能少跑很多路、少操很多心。” 萬世平的話語樸實而真誠。
這樣的“多一步”在萬世平的工作中并非個例。兩年來,他已成功調解家庭、鄰里等各類糾紛200余起。憑借扎根鄉土、善用鄉情的工作方法,他被群眾親切稱為“不說官話的調解專家”。“老百姓信服他,不僅因為他懂法,更因為他始終真心為大家著想。”高壩洲鎮綜治中心干部姚弘洋評價道。
一面錦旗承載著跨越千里的謝意,背后是基層治理者用真情、效率與法律守護萬家安寧的生動實踐。從“兩年心結”到“兩天化解”,改變的不僅是一個家庭的生活軌跡,更映照出新時代“楓橋經驗”在鄉鎮一線的深度扎根與鮮活實踐。
(責編:李華 向姝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