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高桂艷)“剛挖的鮮藕還沾著泥,要多少?給你稱足!”“堰塘現撈的活魚,200斤快賣完嘍!”……9月26日清晨,天剛蒙蒙亮,松木坪鎮茶元寺村老村委會廣場上已響起此起彼伏的吆喝聲。每月6日、16日、26日的“逢6集日”又如約而至,往日略顯冷清的村頭,此刻被滿滿當當的攤位、摩肩接踵的人群和鮮活的叫賣聲填滿,久違的煙火氣像一層暖紗,輕輕裹住了整個村子。

廣場一側,村民楊大叔的三輪車斗里,剛從藕塘挖來的鮮藕堆得冒尖,濕潤的塘泥還沾在藕節上,透著新鮮勁兒。“以前藕挖出來,只能蹲在路邊等販子來收,價格壓得低不說,遇上行情差還賣不完?,F在好了,趕集日一早拉來一皮卡車,不到中午就被搶著買光!”他一邊麻利地給顧客裝藕,一邊笑著擦去額頭的汗,手里的秤桿高高翹起,生怕少給了分量。
不遠處的魚攤前更是圍得水泄不通。村民劉大叔的塑料盆里,活蹦亂跳的草魚、鯽魚甩著尾巴,濺起的水花引得圍觀的孩子陣陣驚呼。“這魚是自家堰塘養的,全程喂青草,沒摻一點飼料,早上天不亮就撈了200斤,你看這才九點,就剩這幾條了!”劉大叔手里的刀上下翻飛,眨眼間就給魚去了鱗、破了肚,臉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順著攤位往廣場深處走,熱鬧勁兒更足。墻角邊,竹編簸箕、藤條筐擺了長長一排,是村民張大爺花了半個月編的手藝活?!耙郧熬幫昃投言诩依?,沒人要也沒人問,現在趕集擺出來,城里來的年輕人都覺得新鮮,今天已經賣出去8個了!”張大爺摸著自己編的筐,眼里滿是自豪。
旁邊的小桌上,黃澄澄的玉米粑粑冒著熱氣,咬一口滿是玉米粒的香甜。玻璃罐里的豆腐乳、豆瓣醬色澤紅亮,罐口貼著“無添加、自家釀”的紙條,這些都是村民用自家種的黃豆、辣椒釀制的。不少人拿起罐子聞了聞,當即就拎走了兩三罐?!斑@些都是家里常吃的東西,沒想到這么受歡迎,早上帶的玉米粑粑、干貨,現在都剩得不多了!”擺攤的大媽們你一言我一語,手里包貨的動作沒停,眼里的笑意卻藏不住。
誰能想到,從前的茶元寺村,因為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線下人流稀少,農戶們的土特產只能“養在深閨無人識”。如今,“逢6趕集日”成了村里的“新約定”,不僅把周邊的百貨商家請進來,讓村民不用出村就能買到洗衣粉、農具等日用品,更給農戶們搭起了“家門口的售賣臺”,鮮藕、活魚、土雞土鴨、手工醬、篾制品這些“土寶貝”,搖身變成了大家搶著買的“香餑餑”。

趕集成了村里的“熱鬧引擎”。老人在家門口就能買到新鮮菜,不用再走幾里路;農戶的土特產能賣出好價錢,口袋慢慢鼓了起來;孩子們在廣場上追著跑、笑著鬧,清脆的笑聲飄得老遠;就連許久不見的鄰里,也能借著趕集的機會,湊在一起聊幾句家常,疏遠的感情又熱絡起來。
“以前總覺得村里冷清得慌,現在每月就盼著‘逢6’!”村民們笑著說,趕集不僅讓大家的腰包鼓了,更讓村里的人氣旺了、人心暖了。茶元寺村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會繼續把“逢6趕集日”辦得更紅火,讓這股煙火氣一直熱熱鬧鬧地飄在村里,讓更多農戶的土特產走出家門,讓鄉村的日子越過越有滋味。
(責編:李華 向姝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