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胡宸萌)“鄉親們盡管放心,大棚建成后,會交由專業企業負責種植運營,大家既能拿到土地流轉收益,還能在家門口務工!”近日,在聶家河鎮丁家坪村鄧畈灣組會上,面對農戶對大棚后續運營的疑慮,丁家坪村黨總支書記陸華山的一番話,讓在場村民吃下“定心丸”。

地處山谷間的鄧畈一帶,地勢平坦、農田連片,曾是當地公認的農業“好底子”。可近年來,隨著農村老齡化加劇,青壯年多外出務工,這片良田漸漸沒了往日生機——地里長滿雜草,田埂日漸荒蕪,曾經的豐收景象成了村民記憶里的片段。看著閑置的耕地,丁家坪村“兩委”班子急在心頭,“每一寸土地都藏著增收的希望,絕不能就這么荒下去!”
轉機始于村“兩委”主動破局的行動。村干部們帶著誠意跑市場、訪企業,多方篩選后引入有實力的市場主體,敲定大棚承包經營方案,同時成功爭取到蔬菜大棚建設項目,還同步引入物聯網監測、智能灌溉等智慧農業技術,用現代化手段讓老農田煥發新活力。
經過數月緊張施工,如今的鄧畈灣早已換了模樣。70余畝現代化蔬菜大棚順著山谷整齊鋪開,白色棚膜在陽光下泛著光澤,棚內育苗床、滴灌管等設施一應俱全,沉寂的田野重新涌動起生機。
“這大棚可不是簡單種點菜,它是咱們村鄉村振興的‘金絲帶’!”陸華山介紹,待大棚全面投產后,不僅能通過先進技術種出高品質農產品,更能為村民提供技術培訓,培育一批懂種植、會管理的新型農民,既通過企業合作“輸血”,更靠本土人才“造血”,讓村民增收有門路、村集體經濟壯大有底氣。
不止于此,丁家坪村還計劃以“大棚經濟”為支點,串聯周邊的山林風光、鄉土風情,發展觀光采摘、農耕體驗等休閑農業,讓產業鏈從“田間”延伸到“指尖”“心頭”,一步步繪就“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責編:向姝 李華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