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羅巧)9月17日,宜都市農業農村局組織召開2025年化肥減量增效項目工作推進會,各鄉鎮農技負責人、項目實施主體及市農業生態環保中心相關工作人員等近40人參會。參會人員現場觀摩了五眼泉鎮雞頭山村柑橘基地綠肥(三葉草)種植技術模式。基地負責人袁亮亭介紹,通過種植三葉草,合作社基地可實現每畝平均減少化肥施用15%以上、節約除草人工成本約100元,僅綠肥種植模式一項,每年便可幫助合作社節本增收近5萬元。

“三葉草利用其根系固氮、地上部分覆蓋抑草的特性,可有效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據測算,連續種植2年后土壤有機質含量可提高0.3~0.5個百分點,是用地養地結合的典型生態種植實踐。”高級農藝師周幫國開展技術培訓時說道。

會議解讀了《2025年化肥減量增效工作方案》,明確要開展200戶農戶施肥情況調查,并對6個田間肥效試驗,推廣毛葉苕子1000畝、三葉草200畝,建設5個化肥減量增效技術集成示范樣板等相關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
會議提出,各責任單位要強化責任落實,建立“市、鄉(鎮)、村、主體”四級聯動機制,明確任務清單與時間節點,確保會議部署任務落地見效,同時加強技術指導服務,通過現場會、“屋場會”等形式,幫助農戶掌握綠肥種植、有機肥替代等實用技術,推動“要我減”向“我要減”轉變。
近年來,宜都市以測土配方施肥為核心,集成推廣新技術、新產品、新機具的“三新”技術體系,推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穩定在90%以上;通過綠肥種植、有機肥替代等措施,項目區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年均提升0.2個百分點,化肥施用量畝均減少10%-15%,人工投入平均減少1-2人,實現“減肥不減產、提質又增收”,為農業綠色化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責編:李華 向姝 審核:黨艷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