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喻劉稀 周良)近日,宜都市應急管理局正式出臺實施《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回訪制度》,旨在破解安全生產行政執法過程中“一罰了之”困局,推動執法效能與企業安全管理水平雙向提升。該制度以常態化、規范化回訪為抓手,既有效追蹤了企業隱患的整改實效,又傾聽了企業的反饋與訴求,使執法過程成了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規范執法行為的雙重“催化劑”,為區域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和營商環境優化注入了新動能。
從“點”到“面”延伸監管鏈條韌性。宜都市應急管理局明確“執法最終目的是保障安全”的核心理念,通過回訪制度將管理鏈條主動向后延伸,實現從“單點整改”到“全面規范”升級。回訪過程中,不僅核查具體隱患的整改實效,更關注企業是否建立隱患排查長效機制、是否將法律條文轉化為動態的行動自覺。同時,制定標準化回訪清單與時限要求,確保每一次執法都有后續跟進、每一個問題都有閉環管理。這種“持續跟進”的監管模式,有效破解了“查而不改、改而無效”的難題,凸顯了監管的深度與韌性。
從“單向”到“雙向”倒逼執法規范透明。回訪制度的關鍵在于構建“雙向互動”溝通渠道,讓回訪既監督整改,又傾聽意見。一方面,執法人員通過執法回訪等方式精準核查隱患消除情況,并推動企業舉一反三,建立長效安全管理機制,形成閉環管理;另一方面,將企業對執法程序、執法態度、廉潔自律、服務指導等方面的具體評價和建議作為衡量執法工作的重要標尺,有針對性地優化執法流程、改進工作作風、加強隊伍建設,有效增進了政企之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從“監管”到“治理”提升綜合質效。回訪制度的深層價值,在于推動應急管理從單一行政管理向多元協同治理的轉變。通過回訪精準獲取了政策法規在基層落實的“第一反饋”,及時發現了執法中的堵點、難點,使執法效能得到真實檢驗與持續提升。企業則在“有溫度的監管”中感受到合法權益被尊重,合理訴求被回應,進而從“要我安全”的被動接受,轉向“我要安全”的主動踐行。這種雙向賦能的治理模式,既筑牢了安全生產防線,也優化了營商環境,成為宜都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生動實踐。
《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回訪制度》以“小切口”撬動了“大提升”,不僅是應急管理部門加強自身建設、轉變工作作風的有力舉措,更為構建新型政企關系、推進安全生產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有益范式。下一步,宜都市將持續完善這一制度,推動安全監管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為區域高質量發展筑牢安全根基。
(責編:向姝 李華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