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鄭素)“原來,法律不僅是約束行為的準則,更是我們保護自己的堅強鎧甲!”9月30日下午,一場“節前安全課”在陸城第一小學開講,三年級的學生陳小鈺在聆聽完一場生動的法治講座后,發出了這樣的感悟。
為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確保大家度過一個平安祥和的假期,陸城第一小學邀請法治副校長、市委依法治市辦秘書股負責人鄭素到校開展法治安全教育講座。
講座聚焦欺凌預防、網絡安全、防溺水和交通安全四大與學生日常息息相關的主題,擺脫了法條的刻板說教,轉而運用真實案例進行“情景再現”,在與學生的問答互動中,將法律知識悄然植入心田。清晰剖析校園暴力與欺凌的法律后果,講座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學生欺凌零容忍”的原則,并傳授“立即求助、保留證據、拒絕沉默”的十二字應對口訣;面對虛擬世界的風險,警示“網絡絕非法外之地”,即使是“幫忙”行為也可能觸碰法律紅線。
“這堂課把抽象的法律條文,變成了我們可以聽懂、能夠使用的‘生活指南’。”陸城一小負責人表示,課程內容精準契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有效激活了校園法治文化的“神經末梢”。學生李午陽也表示收獲頗豐,“以后如果看到同學被欺負,我就知道該怎么做了——我會站出來,報告老師。”
此次法治講座是我市構建青少年法治保護體系的一個生動縮影。據了解,為深入推進法治校園建設,市司法局聯合公檢法司等部門,系統推進“法治進校園全覆蓋”工程。今年以來,已累計選派50余名業務骨干擔任全市中小學法治副校長。他們不僅是法治知識的傳播者,更是校園法治建設的參與者和推動者,通過定期舉辦法治講座、組織模擬法庭、開展主題班會等多元化形式,持續為校園注入專業的法治力量。
這一舉措有效發揮了司法保護的樞紐作用,有機串聯起家庭、學校、社會、網絡和政府等各方力量,共同推動未成年人“六大保護”體系的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構筑起一道既堅實又溫暖的法治防線。
(責編:向姝 李華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