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鄧金虎)國慶中秋雙節疊加,三峽千古情景區、鱘龍水街游人如織,八方游客在兩江之畔共慶佳節。當人們沉浸在休閑時光中時,宜都市義工協會的18名志愿者身著紅馬甲,用120余小時的堅守與奉獻,為旅途注入溫暖力量,成為景區動人的文明符號。

多點值守 織密服務網絡
上午10點的景區廣場內,志愿者們已完成崗前準備。“車輛請往右側停車場,還有空位!”“游客中心直走200米,可兌換電子票”——這樣的指引聲在景區入口、斑馬線、公交站臺等處不斷響起。據了解,志愿者們分設2個服務崗,實行輪班值守,從上午客流高峰到夜間散場時段,全程提供路線咨詢、購票協助等服務。
在人群密集的千古情景區外,大學生志愿者段圓圓的聲音雖有些沙啞,仍耐心為老年游客講解預約流程:“您點這個‘我的訂單’,就能看到入場二維碼了。”雙節期間,志愿者們累計解答游客咨詢超300次,協助疏導車輛近千輛,幫扶老弱病殘游客20余人次,用腳步丈量著服務責任。

溫情瞬間 傳遞宜都溫度
服務中涌現的暖心故事,讓雙節更顯溫情。高中生志愿者袁浩文、劉悅辰在活動中積極幫游客拍合影,志愿者周正芝幫助特殊人士移動輪椅等這些細微舉動收獲了游客的一致點贊。
72歲的志愿者王明蘭阿姨,在活動結束后寫下了自己的感悟:三峽千古情志愿服務精彩瞬間,10月2日我和三姐值班。上午9點零6分從家里出發,10點47分到達宜都市城市旅游服務中心簽到打卡,上崗之前熟悉周邊環境,拍下了三峽千古情雨中即景。在鱘龍水街路口不斷提醒游客:“下雨路滑,請走兩邊,小心跌倒”“宜都市城市旅游服務中心為未帶雨傘的游客提供免費租借服務”等等。三姐在千古情景區為游客攝影,提供及時引導和幫助,展示出宜都市志愿者的良好形象,游客的一聲聲謝謝,挺溫暖。
“放棄休假做志愿,反而覺得更有意義。”志愿者段圓圓的話道出大家的心聲,“聽到游客說‘宜都人真熱情’,所有汗水都值了。”這份熱忱恰是志愿服務精神的生動詮釋,讓“志愿紅”成為景區最亮眼的風景線。

精神傳承 點亮文明底色
此次服務是宜都市義工協會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精神的縮影。協會負責人表示,雙節前夕已組織專項培訓,涵蓋禮儀規范與應急處理,確保服務專業高效。截至目前,宜都市義工協會注冊志愿者超400人,“宜束微光 都成炬火”的志愿品牌已深入人心。
從晨曦微露到華燈初上,紅馬甲的身影始終活躍。18人次的接力、120余小時的堅守,不僅保障了景區有序運營,更讓游客感受到文明宜都的溫度。正如來自武漢的游客所言:“不僅景好看,人更熱情,這趟旅行太暖心了!”
(責編:李華 向姝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