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趙丹丹)金秋時節,稻浪翻滾,稻穗飄香。10月11日,宜都市大拇指幼兒園組織大二班幼兒走進枝城全心畈稻田,開展“親近自然 走進稻田”社會實踐活動。孩子們走出教室、踏入田間,在觸摸稻穗、體驗勞作的過程中感受農耕文化魅力,讓教育在自然里生根發芽。

剛邁進稻田區域,清新的泥土氣息與稻穗的清甜便縈繞鼻尖,沉甸甸的金黃稻穗隨風輕晃,瞬間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他們圍在田埂邊,睜著好奇的眼睛嘰嘰喳喳提問:“老師,稻穗里藏著什么呀?”“我們吃的米飯是從這里來的嗎?”

面對孩子們的疑問,老師拿起一株飽滿的稻穗,手把手教大家觀察:“大家看,稻穗頂端這些小小的顆粒就是谷粒,等它們成熟后,去掉外殼就是我們每天吃的米飯啦。”孩子們聽得格外專注,不時伸出小手輕輕捏住稻穗,感受谷粒在指尖傳遞的飽滿觸感,眼神里滿是新奇。

在老師的全程看護與指導下,孩子們開啟了沉浸式農耕體驗。有的孩子拿起安全小鐮刀,小心翼翼地嘗試收割稻穗,雖然動作略顯笨拙,卻格外認真;有的圍在打稻工具旁,跟著老師的示范學習打稻,看著谷粒從稻穗中脫落,臉上滿是驚喜;還有的孩子在收割后的田地里彎腰低頭,仔細尋找遺落的稻穗,生怕浪費一粒糧食。

活動中,老師還結合田間實景,帶領孩子們朗誦古詩《憫農》。“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朗朗童聲在稻田上空回蕩,曾經停留在書本上的詩句,此刻變成了眼前真實的勞作場景,孩子們對“珍惜糧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原來米飯要經過這么多步驟才能到碗里,以后我一定把飯都吃完,不浪費!”活動結束時,一名小朋友認真地對老師說。大拇指幼兒園負責人表示,此次實踐活動打破了傳統課堂的邊界,讓孩子們在自然中直觀獲取知識,不僅鍛煉了觀察力與動手能力,更讓“尊重勞動、珍惜糧食”的種子悄悄扎根在心底。
“未來,我們還會策劃更多貼近自然的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悟’,讓成長過程多一些‘煙火氣’,多一份對生活與自然的熱愛。”該負責人補充道。
(責編:向姝 李華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