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宜都市華宜建筑勞務分包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汪一華拿到營業執照與工作人員的合影
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汪巧玲)“以前幫朋友辦執照,光找地址證明就跑兩三趟,前后花了兩天時間。這次我自己辦,25分鐘就拿到證了!”10月14日,宜都市政務服務中心企業開辦綜合窗口前,汪先生拿著嶄新的營業執照,向同行合作伙伴對比著兩次辦照的截然不同。
讓他直呼“效率驚喜”的正是宜都市新上線的“智慧地址”登記改革服務,這項服務不僅省去了紙質材料,更將經營場所登記壓縮到“分鐘級”。
作為土生土長的宜都人,汪先生籌備這家公司已有2個月有余,此前卻因經營場所登記手續一度犯愁。當他來到市政務服務中心時,窗口工作人員的一句話讓他松了口氣:“現在不用準備地址證明了,試試我們新上線的宜都統一地址查詢平臺。”工作人員在湖北政務服務網業務系統中通過“宜都統一地址查詢平臺”輸入商業樓名稱,屏幕上立即彈出精確到門牌號的標準地址列表——這是系統實時對接“數公基”標準地址庫的成果。選定地址后,系統自動調取不動產權信息完成核驗,整個過程如同在地圖軟件上精準定位,無需人工核對紙質材料。
“以前填地址要反復確認‘XX 路 XX 號’有沒有寫錯,現在直接點選標準地址,系統還能自動匹配房產信息,根本不用擔心出錯。”工作人員邊說邊展示登記流程,“填報信息、系統核驗、審核通過,全程都是線上操作,簽完字當場就拿到了營業執照!”
這場“速度革命”的背后,是宜都市以經營主體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為牽引,破解住所登記難點堵點的精準施策。據宜都市市場監管局政務服務股股長介紹,此次改革以“數公基”標準地址庫為核心,構建起覆蓋城鎮、農村全域的標準地址體系,通過將登記系統與地址庫、查詢小程序深度對接,實現了三大突破:一是材料減法,申請人無需提交房產證、地址證明等材料;二是效率加法,地址核驗從人工審核的1個工作日,壓縮至系統自動核驗的2分鐘內;三是監管乘法,標準地址庫與不動產信息聯動,從源頭防范虛假地址登記風險。
數據是改革成效最直觀的證明。自9月下旬平臺試運行以來,宜都市已有52家市場主體通過“智慧地址”服務辦理營業執照,其中個體工商戶27家、企業25家。下一步,宜都市將持續優化統一地址查詢平臺功能,計劃新增“地址變更一鍵同步”“園區集群注冊”等服務,讓“智慧地址”不僅能幫企業“出生”更便捷,還能為經營主體后續地址變更、分支機構設立等提供全流程便利服務,真正把改革紅利轉化為市場活力。
(責編:李華 向姝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