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張春國 謝遠喜)近日,宜都市圍繞“快調、快運、快用”應急物資保障目標,通過搭建三級儲備網絡、健全智慧管理制度、織密全鏈條保障體系,全面打造2小時應急物資“調撥圈”,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實現質效雙升。

三級儲備網絡全覆蓋夯實“調撥圈”物理根基。宜都市應急委牽頭統籌應急預案體系建設,構建“市級 +鄉鎮+村級”三級應急物資儲備架構:在市級層面,同步建成綜合應急救援物資庫與專業物資應急庫,實現救援期間統一指揮、集中調度;在鄉鎮層面,依托市人武部打造“一部三站”(基層武裝部、兵役工作站、軍人服務站、應急救援站),將防汛沙袋、防火水泵、防災帳篷等20余類救援裝備集中收納,并安排120余名民兵和倉庫保管員專人定期維護,裝備完好率保持100%;在村級層面,重點推進有林村物資儲備點建設,全市101個有林村均按標準儲備不低于4萬元的消防水帶、風力滅火機等救援裝備,實現“村級有儲備、應急能調用”。

智慧管理制度落地 提升“調撥圈”運轉效能。為規范物資管理流程,宜都市應急管理局出臺《宜都市應急管理局應急物資儲備倉庫管理制度》,推動物資管理從“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一方面,對倉庫物資實行“六大類”分類管理,將個人防護類(防護服、防護鞋)、森林滅火類(滅火彈、滅火機)、照明通信類(應急燈、對講機)、防汛抗旱類(抽水泵、救生衣)、搶險救援類(救生拋投器、智能救生艇)等物資分區上架、整齊碼放,貨架統一張貼標識與物資清單,實現“一眼能找到、伸手能拿到”;另一方面,配置智能辦公設備,安裝倉庫物資管理軟件,實時記錄物資出入庫、庫存余量等數據,臺賬查詢效率提升超80%,徹底告別“紙質記賬、人工對賬”的繁瑣模式。

全鏈條保障閉環運行 確?!罢{撥圈”即時響應。為保障應急物資“調得出、用得上、靠得住”,宜都市強化四項關鍵舉措:一是嚴格庫存盤點,每年開展2次全面盤點,確保賬實相符率100%;二是加強日常巡檢,每周檢查倉庫防火、防雨、防潮等設施,累計排查整改安全隱患12處,確保設施設備完好無損;三是細化物資保養,每季度對照明設備、發電機等機械設備進行調試保養,對防護裝備進行檢查,保障物資安全可靠;四是嚴守值班制度,倉庫管理人員實行24小時屬地值班制,保持通訊暢通,物資調運響應時間壓縮至30分鐘內,確保指令下達后及時出庫。
下一步,宜都市應急管理局將持續深化應急物資管理,嚴格落實《宜都市應急管理局應急物資儲備倉庫管理制度》,進一步優化“調撥圈”覆蓋范圍與調度效率,全力提升應急物資保障能力,為全市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筑牢堅實防線。
(責編:李華 向姝 審核:黨艷秋)